作家如果找到了幸福感,就会失去创作的灵感。
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苦苦追寻之后的灵光乍现,也来源于思索之中或之后的一刹那顿悟。有句话说“灵感不会光顾空空如也的头脑。”没有追寻,没有思索就灵感迸发,那就是天才,而不是凡夫俗子。
创作之人一旦感到幸福,就会陶醉于幸福状态,甚至沉迷于幸福的处境,不思进取,或者把幸福状态中得来的经验认同为灵感,其实大错特错。
灵感是一种不可控的思维模式,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不用平常的感觉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称远隔知觉。或指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或指作家因情绪或景物所引起的创作情状。在古希腊,灵感被称为“神的灵气”。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的意趣又袭来了……那种发作大约也就是所谓‘灵感’(inspiration)吧?”郭沫若灵感袭来的时候浑身发抖,有时候还伴随着发热,真的就如神灵附体一般。臧克家在《京华练笔三十年》中写道:“生活枯竭,灵感不来,虽然有诗,但好的不多。”
他们在灵感到来的时候都不幸福,都不满足于生活的安逸,而是苦苦追寻之后,等待灵感的不期而至。
所以,作为一个作家或者艺术创作者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就要小心了,很可能灵感已经离你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