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逆向思维的效果,以平面几何为例,则更容易了解:中学时期的平面几何,往往由已知的条件去证明一项特别题目时,不能马上就证明出来,有时候利用逆向思考的规则,就是由所求证的题目为出发点,向己知的条件推敲,并且同时由已知条件为起点进行分析,如此两端并进,假如可以将两者找到交集点的话,此题几何题就有希望有解。这就是逆向思维的效果,假如可以找到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交集点的话,就比较快速找到所希求的答案了。
当然,逆向思维并不是一定要由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有时由不同角度进行去思考问题也可以找到交集点。
逆向思维往往使人跳出平日熟悉的环境,而由多方面思考同一个问题,不仅拓宽自己的思路,同时可以在思考时会有意想到不到的灵感,可以在灵感内找到新的发现。所以逆向思维不仅可以解决现有的问题,也可以启发创新的灵感。
逆向思维的实例——《道德经》
利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得到许多惊人启示而成一本书的,老子的《道德经》应该是全世界的第一书。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充满了令人深思的句子,他的思维方式最为特殊,最为令人醒目。在考虑任何政治、科学、社会等等的问题,有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深思熟虑后,往往可以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逆向思维可以令人耳目一新,感到茅塞顿开。
老子在二千七百年前,以这种的思维来考虑社会国家和民心的问题,可谓非常特殊,而且他以此思考方式,所陈述的言论都令人深思,所提出的问题都令人吃惊,而他所建议的解决答案却是简单易行。因此老子《道德经》是世界翻译次数最多的一本书,这是因为它所提出的问题是那么尖锐,那么醒目,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那么简单。
在《道德经》书中,逆向思维的语句到处可见,因为老子在第四十章写到:”反者道之动”(相反或反复的意见,乃是道体的运动也)所以他可以容纳相反的意见,并且随此相反的意见作分析。故读《道德经》可以使人的视野更为宽广,更能包容其他意见,更能启发各人潜在的智能,使仁者更仁,智者更智。任何一件事情,无论是工程、文学、医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都可有不同的结论,多方深思讨论,则更为大众支持。
老子不仅由相反的角度观察,而且他所用的词句语气都令人醒目,令人深思,所以读《道德经》后,各人因背景教育不同,都可能有不同的结论,这也是后人喜爱老子的原因。逆向思维的句子,在《道德经》中到处可见,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最令人深思的是第2章中之过分追求完美者也许会走极端而变恶了。而最令人惊奇的是第18章中之大道废弃之后才产生仁义、智巧出现之后才有伪诈。最令人认同的是第58章中之灾祸中倚靠幸福、而幸福里隐伏灾祸。所以后世有许多金玉良言都源自于《道德经》。
〖实例〗兹仅再举数句以说明,希望有意研究《道德经》者,可以见到逆向思维的威力。
当然《道德经》里几乎每章都含有逆向思维的哲学,只有细读每一章后,才能体会出老子的伟大。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开宗明义的第一章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任何可以说出来的道理,都不是永恒的真理。)这句话如此醒目,这是老子的不同思维方式的最好例子,可以让所有的宗教家和无神论者都从椅子上站起来而跳脚。
而欧洲到了19世纪,才有一位英国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即,语言作为人的思维工具的本身,一方面固然能够描述和塑造世界。但同时在对世界的描述和塑造中,它也遇到了其局限性,因为它无法描述一些现实之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