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

不是小编哗众取宠,而是这句话才是完整的: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爱迪生。

去掉后半句,才是不完整的!

我们总是被灌输观念:我们每一个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只要努力,就能考高分,就能成为跨过独木桥的一员。

而在小编看来,真正的教育应当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是天才,要挖掘自己的天分,一旦挖掘出来,我们就是人上人。

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天才被磨平棱角,泯然众人。

只有少数天才,凭借那一点天分,用上仅与常人一样的汗水,就成了人上人。

这部电影叫《幼儿园教师》。

说到幼儿园,我们总是首先想到“红黄蓝事件”,进而,我们想到和蔼可亲的老师,耐心仔细地教导着世界上最基础的常识和知识。如此温柔,却如此细思极恐。

丽莎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家庭幸福美满,对孩子温柔善良,可是仍然乏味的生活促使她去学习写诗。奈何诗歌无人赏识,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班上一个男孩,对诗歌极具天赋,几乎出口成诗。

丽莎意识到,这是一个天才。

可是除了丽莎外,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孩子是个“怪胎”,超越年纪的诗歌天赋,让许多人对此产生怀疑。这愈发激发了丽莎对天才的保护欲。

她瞒着男孩的家长,独自给男孩开小灶,带男孩去诗歌社,想方设法把男孩留在身边教育,她不敢念自己诗给男孩听怕影响他的灵感......

丽莎对男孩的追捧与培养太过火热,男孩的父亲想要转校,结果丽莎居然私自带走了这个男孩,换句话说,绑架了。这就上升到了伦理道德甚至法律问题,成为这部电影最大的争议,也导致争议重点太过偏移,否则可能就是一部相当好的电影了。

网友评价两边倒,到底是老师错了,还是其他人错了。

法律伦理上讲,老师不应该绑架。可是往深处探究,明明是其他人埋没了天才。电影里只是一个天才,现实中是无数个。

男孩的父亲说:做普通人没什么不好的,搞诗歌没有前途。

这句话是几乎所有父母都会说的,因为这些父母都是平凡人,普通人,和在看文章的你们的父母,和小编的父母一样。所以你我都很理解这位父亲,我们甚至自己都这么认为......

这才是可怕之处。

可怕在,作为平凡人的我们根本不能理解天才是世界是怎样的,或是名利双收,或是流传千古,或是世代沉沦后被后人景仰,或是此生此世,此时此刻,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

我们作为平凡人,当然不能理解天才有没有“钱途”,无知限制了我们的想象,这种无知传递给下一代,亲手将天才葬送在自己面前,然后还温柔地抚摸他的头颅:我是为了你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nyhomeenterprise.net/bbzl/10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