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
苏州,这座承载着两千多年厚重历史的城市,正以其独有的东方古典韵致,在现代化浪潮中,娓娓铺陈出一幅古今交融的迷人画卷。而启迪设计集团正是这副画卷的绘就者之一,70多年来,启迪设计的发展与苏州的城市建设共生共荣。
从姑苏古城的核心地带,到现代化的苏州工业园区;从白墙黛瓦的江南园林,到赛博霓虹的都市森林,启迪设计的印记早已深深根植于这座城市的脉络和肌理之中。
“传承历史,融筑未来”也成为启迪设计镌刻在灵魂深处的设计信仰,本期专访,启迪设计的核心创作和科研团队将与我们分享,他们如何将其核心理念贯彻于每一次的设计实践,在传承中跨界转型,打造富有在地文化底蕴的现代建筑作品。
02古今一脉现在手法转译在地文化一部建院史,半座姑苏城。启迪设计成立于年,前身为苏州市建设局设计室,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苏州本地最早从事建筑设计的单位,深度参与了苏州早期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进程。
在新时代的工业园区建设中,启迪设计更是功不可没,从设计园区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厂房建筑,直至今日,工业园区核心金融商业区半数以上的现代建筑都出自启迪设计的手笔。
年,启迪设计70华诞之际搬入新的总部大楼。「启迪设计大厦」选址于苏州东西主轴线上,坐落于老城区与工业园区一衣带水的中央河畔,与地标“东方之门”遥遥相望,一眼千年,尽览古城风华。
启迪设计大厦与周边环境?启迪设计“这座大楼是最能够体现我们‘传承历史,融铸未来’设计理念的一个样本。”
交流中,启迪设计团队几乎每一个成员都会这样自豪地介绍。这座建筑已经成为了一个精神图腾,凝聚着启迪设计的设计美学和建造智慧;亦是一个枢纽,连接着苏州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启迪设计大厦总高米,总建筑面积㎡,地上2层,地下层。与周边建筑呼应,与景观带融合的同时,注入苏州园林文化的意境,创造绿色、健康、智慧的高品质现代化人文建筑。
建筑的外立面并非方方正正的四边形,通过对建筑四个角部9°的微旋转,从而拥有了丰富形态的12个边界。在塔楼体块单元叠加过程中,每个相邻单元通过镜像形成上下错动。
启迪设计副总建筑师、建筑创作中心主任李少锋介绍:
“我们将传统老街的街景立了起来,并用现代的玻璃幕墙这种形式去演绎。如果你站在地面向上仰视,就仿佛站在苏州老城某一段城墙高处俯瞰,苏州老街民居的‘人’字坡屋顶,鳞次栉比,层层叠叠,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仰视的江南’。”
仰视的“江南”?张超(右)不仅如此,大厦的内部空间也处处体现设计巧思,团队将苏州园林的经典元素进行抽象和转译:大厅内,假山叠石与亭台相映成趣,连接二层的楼梯脱胎于拙政园的曲桥,经过立体化处理,凌驾于水面之上。
启迪设计大厦?启迪设计启迪设计大厦?启迪设计这种立体化的手法还化用于整个建筑体块的构成中,从苏州传统民居的院落与游廊中汲取灵感,将“庭院深深”的平面院落向垂直方向延伸,形成独具特色的七进“垂直院落”,院落体块间环廊层的设置因地制宜,兼具功能与形式,与内部庭院和裙房屋顶花园共同构成高层建筑中的“立体园林”。
启迪设计大厦?启迪设计启迪设计大厦?启迪设计“整个大楼与周边景观传递出来的信息可以看到,我们把苏州传统的城市、建筑和园林这些非常典型的元素,用现代的设计手法重新诠释。这不仅是设计理念的体现,更是我们对这座城市深厚文化底蕴的致敬,以及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探索。”
启迪设计大厦?启迪设计0日新月异时代洪流开启转型新程作为综合性的设计企业,启迪设计的设计项目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的业务类型:
“几乎所有类型的公共建筑我们都设计过,办公楼、商业综合体,文化类的学校、博物馆、剧院,到这几年比较多的科技创新类的产业园区、科技企业总部等。“
“高速发展时期的高周转类型业务现在几乎绝迹了,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回归正常的过程,并且是未来的常态。应该回归设计本身的精雕细刻,让实实在在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赢得市场口碑。”
随着中国的城市建设模式由增量时代走向存量时代,“转型”已经是建筑设计企业面临的一道必答题。如今,启迪设计已经围绕“绿色建筑”“城市更新”“数字科技”和“新质产业空间”等主题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启迪设计的业务开展方向,紧跟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市场的大规模需求,我们希望聚焦新领域,用多年总结沉淀下来的经验和智慧,为社会创造更大贡献,这也是对‘融筑未来’的创新实践。”
启迪设计很早就开始布局绿色建筑,为绿色转型发展贡献了数量众多的创新思维、先进技术、杰出产品和精品工程。以启迪设计大厦为例,这是启迪设计集投资、建设、设计、工程管理、运营“五位一体”的建筑师负责制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全新工程实践,以绿色建筑为核心,完善的碳排放监测及核算系统、绿色运维管理制度、能源管理系统、光伏发电、智能照明、高效机房、绿色办公等绿色措施,打造全寿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的低能耗建筑,成为高品质绿色低碳典型示范。
启迪设计大厦?启迪设计启迪设计大厦?启迪设计“不仅是新建建筑,老建筑的改造和运营如何实现节能降碳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业务板块。”
从老城到新区,发展历程日新月异,当下启迪设计又再次回到老城区,立足区域文脉特征,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对传统建筑进行更新和再利用。
李少锋介绍:“苏州的城市更新有非常好的基础,因为早在城市建设规划之初就明确提出了老城保护的要求,大拆大建很早就叫停了。现在老城区要恢复苏州传统韵味的城市氛围,启迪设计的设计和建造经验就有了用武之地。让老城区焕发新的活力,是启迪设计的使命,也是启迪设计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热爱和承诺。”
如果说城市更新业务是顺理成章的历史传承,那么“新质产业空间”则是启迪设计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果断进行的一次主动跨界转型的选择。
“我们从年前后就转型开始聚焦于科技产业这一类新质产业空间。
启迪设计科技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潘磊介绍,启迪设计曾设计了多个世界强企业总部,在大量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逐渐将科技产业这个门类做专做精。到现在为止,该团队95%以上的业务都是科技产业类型。
「姑苏元创智谷三期」是启迪设计在新质产业空间设计与建造实践的一个标志性项目,项目坐落于苏州市姑苏区金阊新城,总建筑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包括数栋高层标准厂房、高层研发办公、多层研发办公及配套。
这也是姑苏区首个以TOD数字经济产业园为理念高标准打造的示范性新质产业空间,聚焦数字科技、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重点产业,着力布局和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元创智谷项目鸟瞰D5效果图?启迪设计“大家可能普遍认为产业项目似乎跟文化属性有一定距离,但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也会注重与苏州本身的地域文化进行关联。如将传统园林路径的精髓转化为园区步移景异的现代空间体验,以及在建筑外立面上运用符号元素向文化致敬,每一座建筑呈现的过程都有其特定的语境。”
元创智谷项目D5效果图?启迪设计元创智谷项目D5效果图?启迪设计“这个项目融合度相对较高:既有科技研发总部的独栋式办公楼,也有工业上楼的生产单元组团。除了多场景的融合,这也是一个全流程的EPC项目,我们从非常前期的市场调研和产业策划,到项目设计,以及后期的采购、施工管理全都深度参与。”
实际上,建筑设计本身是一个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连续过程。在科技型产业项目中,这一理念体现得尤为明显:
“产业园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物理空间载体,更是细分产业定位需求、空间布局尺度的综合考量,我们的设计参数直接影响着未来使用者的利用效率与体验。”
庐阳高新技术产业园D5效果图?启迪设计庐阳高新技术产业园D5效果图?启迪设计庐阳高新技术产业园D5效果图?启迪设计庐阳高新技术产业园D5效果图?启迪设计其他科技产业园区项目D5效果图?启迪设计其他科技产业园区项目D5效果图?启迪设计其他科技产业园区项目D5效果图?启迪设计04惟时惟心跨界共建突破传统边界“‘跨界’意味着打破传统边界,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以创造出全新的设计解决方案。”
李少锋表示,在一些非常规建筑设计范畴,启迪设计的创作团队对一些基础设施和景观共建项目进行探索,将创新思维融入到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中,以期达到更卓越的效果。
苏州东太湖防汛物资仓库?启迪设计获奖:ICONICAWARDS:INNOVATIVEARCHITECTURE-0Winner/0ArchitectureMasterPrizeWinnerGermanDesignAward-SpecialMention摄影:章勇苏州东太湖防汛物资仓库?启迪设计获奖:ICONICAWARDS:INNOVATIVEARCHITECTURE-0Winner/0ArchitectureMasterPrizeWinnerGermanDesignAward-SpecialMention摄影:章勇以屡获国际大奖的「苏州东太湖防汛物资仓库」为例,项目本身只是用于简单存储抢险救灾工具的功能性建筑,旨在防范百年一遇的太湖水患。
“但在我们的精心设计下,它被巧妙地融入了周边的自然景观。采用半地下结构,将仓库的主要部分隐藏于地下,既满足功能需求,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湖滨自然风光的破坏。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也是我们对基础设施、建筑与景观融合共建理念的一次成功实践。”
苏州东太湖防汛物资仓库?启迪设计摄影:章勇苏州东太湖防汛物资仓库?启迪设计摄影:陈方在广阔的实践中,这种跨界融合不仅限于设计行业内部,也涉及与其它行业的互动合作;不仅丰富了设计的创作手法,也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当然也对建筑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潘磊也表示:“目前设计行业需要综合型的人才,从原有的工作范畴,往前端、后端延伸。前期项目从无到有的过程除了设计以外,有立项、前期手续、成本测算、业主沟通等;后端在建筑设计完成后,现场的建造实施、建成以后的运营,以及建设全过程的成本、效果控制,以及最后运营状态的反向评估。只有实现对全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