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下的黄金发展期,新兴医疗企业如何

致最有潜力Fintech创业者:敢Battle?你就来!

云锋英雄帖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但截至年前三季度,全球销售TOP的创新药中还没有中国品牌的身影。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市场环境和创新技术的发展,致力于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的新兴公司不断涌现。他们专注在不同疾病领域,以不同的产品管线、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共同推动着国产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产业的崛起。但创新背后,是一场耗时长久、耗资巨大的系统性工程。在当下这个创新医疗技术的黄金发展期,如何找准市场定位,沿着既定发展方向走下去,逐步构建起自己的护城河,是每位医疗创新领域的创业者亟需回答的问题。围绕上述话题,腾盛博药总经理罗永庆、78CEO刘华涛、派格生物CEO徐敏、和泽医药CEO倪晟、集萃药康董事长高翔、纳百医疗CEO王庚年、亿康基因CEO陆思嘉在云锋未来医疗论坛上分享了各自观点。以下为对话实录:繁荣还是泡沫现阶段国内创新药产业是否存在“泡沫”?罗永庆:我不认为这是泡沫,如果大家觉得有泡沫,可能是资本对这个企业或产品未来前景的溢价,说明大家对创新药研发的前景非常看好。这背后有三层逻辑:第一,资本认为创新药在中国存在巨大市场需求;第二,目前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能够满足这一巨大市场需求;第三,社会和监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让资本相信这些创新产品或服务能够实现真正的市场价值。徐敏:我认为现在投资创新药是非常好的现象,说明中国经济非常好,也说明现投资人手上有钱,更说明投资人敢于承担风险。现有疾病的治疗手段还远远没有满足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追求,没有一个产品能够覆盖整个市场。不同团队、不同技术,哪怕是做同一个PD-1产品也会出现differentiation,这些diffrentiation都有可能带来新的价值,只要找到合适的商业价值和商业手段,一定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对中国创新药产业来说,这不是泡沫,是非常难得的机遇。倪晟:目前所谓的泡沫主要是两方面:第一,钱太多、项目太少。但随着钱越来越多,各种新项目也会越来越多,项目多了,泡沫肯定会慢慢消除。第二,中国创新药发展近十年,关于创新药项目的定价,短期内还没有一个衡量标准,大部分创新药都处于“箭在弦上”的阶段,等箭射出去,定价慢慢趋于合理的时候,泡沫也会逐渐消失。为什么要做创新药亿康的陆博士原来主要从事科研工作,能否分享一下转型成为创业者的心路历程?陆思嘉:我原来是做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的,回国创业的契机是我们遇到一个有遗传性肿瘤的家庭,他们一半家庭成员都有遗传性软骨瘤,后来我们和北医三院一起帮助这个家庭挑选没有遗传病的胚胎,生出没有遗传病的宝宝。我们当时觉得这个技术很有潜力,因为每年有这么多不孕不育或者患有遗传病的病人,就在想能否用技术真正为中国优生事业提供帮助。在辅助生殖领域,大家普遍的认识是你有一个胚胎,挑选最好看的去移植,但外表好看不代表胚胎本质是好的,而且什么时候做移植,如何找到最好的子宫内膜去移植,这些概念挺容易被想到,但真正应用于临床,从经验科学到精准科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实验室、临床验证,到商业推广、销售,这个过程固然有很多困难,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科学家,要把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期望真正落实到千千万万家庭中去。经过这些年努力,我们现在平均每年帮助几万名有遗传病家庭或不孕不育的家庭怀上健康宝宝。离开跨国公司加入创业公司腾盛博药,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罗永庆:我原来是外科医生,在医学院时治病救人,后来投身于制药行业,分别在罗氏、诺华、默沙东、吉利德等跨国制药公司就职,从业近25年,初心都是一样的。我觉得吉利德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就是使丙肝治愈率达到90%以上。后来有一个机会,腾盛博药找到我,他们在研发一款希望能治愈乙肝的药物。在中国,乙肝是比丙肝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至少有万以上乙肝感染者,但目前被指南推荐的只有4种药,而且治愈率只有3%~7%。如果能通过我们的努力,成功研发出治愈乙肝的药,哪怕只有30%的治愈率,也有数千万人受益,我就加入了这个非常有情怀、优秀的创业团队。78已经成立八年,哪个瞬间让你对所从事的创新药项目产生了信心?刘华涛:首创药其实很难做,刚开始做的时候,我们也觉得风险很大。做药主要就是两点,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当时临床前的结果很好,但临床上也不敢说怎么样,一直在等药物什么时候有效。我那会一直在挖美国黑色素瘤大牛RobertAndtbacka教授,刚好当时赶上我们出临床结果。临床医生跟我说,临床病人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多活半年,看到她孙子毕业。当时是年底,我跟Robert博士一起飞过去看了片子,发现病人肿瘤的50%多都消失了,至少是有希望延长生存期的。我们当时都很激动,出来之后,Robert博士说这是有可能改变整个格局的研发,就加入了我们。后来那位病人继续用药,最后大部分肿瘤都消失了。我们做这个药,已经实现了当初创业时的一些想法,而且随着临床数据逐渐积累,我们看到很多病人都受益了,那一刻觉得,我们做这些非常有意义。如何构建护城河派格生物在慢病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产品管线,未来还有哪些创新机会点?徐敏:大家以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nyhomeenterprise.net/bbsf/78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