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避孕药曾作为治疗不孕不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在前两天的世界卵巢癌日上,有专家提醒,口服避孕药可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想不到,避孕药还是这种“”副作用”。图片来源微博不过,仔细说来口服避孕药的“副业”还蛮多的,比如治疗月经不调,不信请往下看。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10亿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按照避孕方法构成占比来看,口服避孕药成为了仅次于女性绝育术(占19%)和宫内节育器(占13%)的第三种女性广泛使用的避孕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口服避孕药的使用率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其占比超过了40%。

在各种避孕方式中,避孕药的使用使用占比不断提高,图片来源unsplash

这里边有文化原因,有政策原因,想要理解口服避孕药的应用现状,还需要从它的发展历史说起。

#01

新型避孕方式的愿景

二十世纪初的西方思想自由,文化繁荣,文坛巨擎和科学巨子层出不穷,人人都向往着自由,渴望着解放,让生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然,女性也不例外。

早期穿裤装的女性

想了解口服避孕药的源起,就不得不提两个女人:玛格丽特·桑格(MargaretSanger)和凯瑟琳·德克斯特·麦考密克(KatharineDexterMcCormick)。

桑格是极富盛名的女权主义社会活动家,终其一生都在为女性的权利和自由而奔走呼喊,节育运动是她积极倡导的一个方面。

麦考密克则是桑格背后的出资者,丈夫的精神疾病让她不得不慎重考虑生育后代,也许是恐惧,也许是失望,她选择了放弃怀孕,转而与桑格联手,献身于避孕事业。

桑格

桑格她们的避孕事业并不那么一帆风顺,起初因为其倡导女性避免怀孕,享受性爱自由,一度被当局认为是传播淫秽思想,因此她们的活动遭到各种围追堵截。

为了解决这样的困难,心思聪颖的桑格注意到了当时在欧美世界中占有极大话语权的优生主义者。二者进行了联合,优生主义者借助桑格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桑格通过优生主义者扫清观念传播的障碍,这看起来是场双赢的买卖。

获得支持的桑格不得不做出一定妥协,她将活动的口号从“避孕”改为了“节育”,并且建立相关的协会持续进行宣传。

但理念传播毕竟是理念,想要女性真正获得解放,还需要一种简单有效的避孕方法,只有真正解决了怀孕问题,才能将女性从生育的苦役中解放。

当时,避孕的方法要么是昂贵且作用有限的避孕帽,要么是需要男性配合的避孕套,除此之外就是各种古老的、粗鄙的、甚至夹杂巫术与神秘主义的奇怪措施,总之就是没有一个靠谱的。

桑格想要寻找到一种简单的药,能够轻易地结束女性的妊娠行为。但这种药的研发不仅违法,而且违背传统的基督教道德,是绝对要受到法律和道德双重制裁的。

桑格找遍了当时西方多数的学者,但都被拒之门外,没有人愿意承担如此之大的风险。直到找见了他。

#02

避孕药的问世

格雷戈里·平克斯(GregoryGoodwinPincus),公认的口服避孕药之父。当桑格焦头烂额的时候,恰好遇见了他。

平克斯曾是哈佛大学的助理教授,年时曾宣布其对兔子的体外受精成功,但因为被指责亵渎生命,他被赶出了大学。这并没有影响他对于生命的好奇与探索,也不影响他和桑格联合在一起进行避孕药的研发。

GregoryGoodwinPincus,图片来源wikipedia

有了第一笔款项之后,平克斯开始了他的研究工作,很快,他发现激素黄体酮似乎对排卵有抑制作用。黄体酮(progesterone)又称孕酮激素、黄体激素,是卵巢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之一。

此时,研究取得了进展,但资金不够了,限制了下一步的研究,于是桑格求助于麦考密克,麦克密克得知其研究,迅速给予了资助。

年,平克斯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与他的助手张明觉博士在动物实验上证实了黄体酮的避孕功效。

与此同时,西尔制药公司听闻他们的研究,给予了大量资金支持。他们继续进行研究,最终制出能有效避孕的药物,此时就剩下人体实验来积累数据了。

但是,在研究所所在马萨诸塞州,所有的避孕都是非法的,人体实验受阻,平克斯不得不另想办法。

经过多方努力,临床试验最终在波多黎各获得了成功。不过,鉴于当时社会对避孕一贯持有的反对态度,避孕药想要顺利上市不得不找一些托词,例如治疗月经不调,西尔公司甚至以“治疗不孕不育”的名义为避孕药申请上市。

直到年,FDA才不得不批准避孕药以其本名上市,于是,第一批避孕药以异炔诺酮-炔雌醇甲醚片(Enovid)为名开始销售。

#03

避孕药的迭代

随着口服避孕药的广泛使用,其副作用开始显现。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避孕药高效、安全、良好的周期控制的要求,几十年来,口服避孕药不断更新迭代。目前,避孕药的主要发展方向体现在三个方面:降低雌激素的剂量、发展多相型口服避孕药以及开发新型孕激素。

具体怎么做涉及到专业的医学与化学知识,一时半会儿也讲不清楚,我们只需要明白,口服避孕药在一步步发展,副作用越来越小,越来越适应市场需求。根据避孕药发展历程,市场上的避孕药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以Enovid为代表的炔诺酮和甲地孕酮制剂。经过长期的临床试验得知,其对心血管有着不利的影响,可能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其他研究也表明,当吸烟与服用此类避孕药叠加时,心肌梗塞发生的机率明显上升。

第二代为炔诺孕酮和左炔诺孕酮。这一时期的避孕药强调多相性用药,使一个服药周期内的服用剂量明显降低,有限降低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其中,炔诺孕酮的孕激素活性比炔诺酮强倍,抗雌激素活性强10倍,左炔诺孕酮又比炔诺孕酮强1倍。

第三代为地索高诺酮、孕二烯酮和诺孕酯。第三代孕激素相比以前的孕激素,抑制排卵的作用更强,与性激素球蛋白结合能力弱,几乎无雄激素作用,同时有抗雌激素作用,能够提高血浆HDL水平。不过,也有一些研究发现,第三代口服避孕药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性高于第二代。

第四代短效口服避孕药(控体避孕药)含最新型孕激素屈螺酮,是一种与传统孕激素结构不同的激素,结构类似于安体舒通,生化特性在抗盐皮质激素和抗雄激素作用方面类似于天然孕酮,可有效对抗水钠潴留引起的水肿现象。

同时,第四代短效口服避孕药对女性生育能力和后代的健康发育并没有不良影响,停药后即可怀孕。

在上述避孕药中,左炔诺孕酮(原称左旋18甲基炔诺酮,levonorgestrel)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普遍称其为第二代孕激素,它在结构上属于甾烷孕激素。

值得注意的是,被广泛宣传的第三代孕激素,如地索高诺酮、孕二烯酮和炔诺酮肟,也是甾烷孕激素。因此,有人认为仅以孕激素上市的时间定义“第二代”或“第三代”孕激素缺乏科学依据,以结构进行分类可能更有意义。

避孕药的出现,有效地解放了女性,使女性从生育中解放出来,这是人类历史的进步,因此口服避孕药也成了少有的与健康关联不大,但影响巨大的药物。

END

审核专家:曾玲,武汉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转载注明来源

责编/Sirens

向左滑动,查看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新媒体传播体系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nyhomeenterprise.net/bbzl/7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