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没有灵感,没有素材,思考的整理学

马上又到年终总结的时候,很多职场人苦恼,平时都没怎么写东西,年底要一下子写字,该如何写呢?很多大学生,毕业写论文,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没有主题、没有素材、也没有写作方法!就连擅长写作的自媒体人,也面临着没有灵感、身体被掏空的时候,虽然手头有很多知识碎片,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利用起来?曾经的我,也是一样,一到写作的时候,就开始头疼,因为实在是不知道些什么好,有想法,但就是提炼不出来,结果就是想了很多,但实际上却没有写一个字。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思考的整理学》一书。看书名,我很诧异,思考还用整理的吗?而且我还持着怀疑的心态,那就是思考还有整理学?事实上,《思考的整理学》是一本专门教我们重新整理思考,激发大脑创造力,锻炼我们的思维,从而避免无效思考。这本书在日本畅销34年,销售超过万册,而且还是日本一流大学生必备的思考灵感指南。本书的作者是日本思考大师外山滋比古教授,是日本百万级畅销书作家。《思考的整理学》书中关于思考整理法,是他独创的。本书是他的知名经典代表作,此外还著有《阅读整理学》《忘却力》《知性力》等多部畅销书。他的作品多次入选日本中学国文教科书,被大学入学考试试题引用。那么作为一个写作者,当没有灵感时,我们要如何点燃灵感的火苗?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原则和技巧,我们一起来看:一、了解独立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能接收到很多各种信息,各种知识碎片,那么这些知识是否转化成你个人的思想和思考观点。如果不能,那我们的大脑也就是个存储知识的杂乱仓库。我们只有经过思考的整理,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转化成自己能用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有用。学会整理自己的思考,才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小马过河”这个经典的故事。小马帮妈妈背麦子到河对岸,可是走到半路,小马遇到了小河。这时候,小马不知道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于是,他问河边吃草的牛伯伯,你伯伯觉得河水很浅,还不到它的小腿。这时候,树上的小松鼠。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小马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便回家找妈妈。妈妈说:“你现在仔细想想看:牛伯伯有多高多大,小松鼠又有多高多大;你再把小松鼠和你自己比一比;你有多高多大,小松鼠又有多高多大,你就知道能不能过河了。”小马听了妈妈的话,说:“明白了,明白了,河里水不深,我过得去。唉!我刚才怎么不仔细想想呢!”小马说着,便跑到河边,立刻跳到水里。河水刚好齐到小马的膝盖,不像老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不像小松鼠说的那么深。这个寓言故事,小马从牛伯伯和小松鼠那里得到的是第一手信息。虽然这些信息是最具体、最接近真实情况的记录和相关知识,但却没有包含基于小马地具体建议,都只是第一手的新闻事实。而小马妈妈给到小马的建议,则是第二手信息,因为马妈妈将小马说的同类型内容收集起来,然后进行整理,让彼此关联,形成对比、类比等关系的纵向或横向脉络。对各种第一手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整理要点,进行加工和压缩,就形成了第二手信息。这一步也叫信息的递进和浓缩。这个第二手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小马的建议指导、最后小马根据妈妈的第二手信息,自己进行实践总结,最后进行提炼和升华,形成新的知识体系,那就是河水既不深也不浅。当我们学会整理各种信息,将各种信息整理分类,那么我们也就学会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引导自己基于第二手信息,触发思维的灵感,获得更有见地的想法,随时随地汲取思考的精华,锻炼我们的思维,享受思考的乐趣。二、灵感激发的前提——系统收集碎片化的素材我们当前正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每天接收地信息无数。如果工作日的一天,我们忘记带手机,当你再拿起手机的时候,你会发现,手机上有上千条信息等着你去阅读和处理。这也是我们现在的时代特点,到处都是碎片化的信息和知识,那么我们如何将这些内化成自己知识系统的一部分,外山滋比古推荐了五种方法。1、制作剪报本这个方法最初是剪刀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剪贴下来,放在笔记本里。如今这个方法不太方便,手机和各种软件地智能化,我们可以将各种信息分门别类整理好,以不同的主题来命名,这样方便类似素材的检索和使用。2、制作知识卡片和读书笔记利用卡片和笔记本分类收集知识碎片,根据自己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nyhomeenterprise.net/bbsf/108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